金融支持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在统筹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同时,以文旅产业等特色产业为重要切入点,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金融+文旅”模式,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4月末,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151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249.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7075.9亿元,较年初新增236亿元。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旅游网络支撑
甘肃部分旅游景区地处山区,道路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数字化建设滞后,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指导金融机构抢抓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机遇,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统筹资源开发与线路整合,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比如,陇南地处山区,搭建便利的交通网络是打通文旅“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金融机构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等形式,对20余个涵盖交通动脉、水利枢纽、智慧景区项目提供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创新信贷产品、延长贷款期限等便捷化融资服务。截至4月末,金融机构在武九高速、天陇铁路、成县机场等“旅游黄金通道”建设中累计投放10.5亿元。
金融+景区项目建设 扩大乡村旅游范围
围绕资源禀赋和景区融资条件,探索加大对非遗传承、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金融扶持,指导金融机构开发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比如,指导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优势资金低成本优势,以“景区门票收费权+企业”模式,以扎尕那景区收费权及项目经营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累计向景区公路建设放贷1.67亿元,向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项目放贷2.28亿元,带动景区周边自然村发展农家乐、藏家乐、手工制作等产业,惠及脱贫人口3465户、1.78万人。
金融+产业链条建设 增长旅游产业附加值
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创收的有效路径。指导全省人民银行以“一县一业一品”金融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为依托,引导金融机构搭建“数字+普惠”“产业+旅游”双融合模式,将赋能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链发展与文旅产业共同推进。比如,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是绿茶重要产区,金融机构大力支持“茶旅融合”新业态,积极开发“旅游e贷”“茶叶贷”等信贷产品,创新推出“采茶制茶-茶宿体验-茶疗养生”全链条服务。目前,李子坝村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00万元。
金融+经营主体培育 激发文旅发展新动力
针对文旅产业存在投资项目多、金额大、回款周期长等特点,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以金融支持文旅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和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成立对接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对文旅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和全流程培育;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模型进行风险分析,规避潜在不良客户。金融机构可通过市级公共数据平台,获取申贷客户社保公积金、水电缴费等公共数据,用于风险分析和额度评估,在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支持的同时保障了资金安全。
|